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可以說是許鞍華電影系列中最不喜歡的一齣,不是演員功力,也不是電影情節內容,而是由扮演作家的諸位演員親口說出背景,並且對蕭紅、蕭軍二人的經歷作出判斷和交待。這與荷里活導演Theo Angelopoulos由演員直接與觀眾對話的手法無異。然而,大導似乎低估了進場者的水平,個人認為,觀眾或多或少對蕭紅是有所認識,否則絕不會花錢看此類型片種,文藝片最棹忌的就是用上這種彆扭的說教告知觀眾是怎麼一回事。

人物傳記類電影的目的乃是呈現主角的一生經歷,此片在史料搜集、戰時場景、衣服造型、氣氛及對白上做了很多功夫,以半紀錄片形式拍攝。蕭紅、蕭軍兩人的愛情貫穿全劇,「厄運」似乎從沒有放過蕭紅,背棄了父母媒妁的婚姻,愛人卻撇下了她。人言可畏,離開家園是當時惟一選擇,走投無路的一個偶遇,造就與蕭軍一拍即合。就這樣,從東北到華北、從青島到上海、又從武漢到重慶,時代也從滿州國走到民國;中日戰爭爆發,又輪到了太平洋戰爭,國共內戰......命運總是不繞人,除了生活顛沛流離外,蕭軍一次又一次的外遇對蕭紅打擊甚大,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情感的困擾奪去了蕭紅的生命。

不得不提片中最珍貴的一段。魯迅夫婦與雙蕭的對話,政局混亂,紅軍必需整合文壇統一戰線,大多文人紛紛左傾,正如魯迅認為,起初不少人還可以保留風骨,但當受到壓迫,他們比左派更左,敵人並不可怕,怕的只是禍起蕭牆。正如蕭紅堅執寫《呼蘭河傳》,共產黨上台後多年,這部作品才被人重視,文學價值亦沒有因為時代更迭而損。


一九三六年七月至翌年一月的短短半年才算得上是蕭紅的「黃金時代」。那時候,可以暫且擱置蕭軍,忘卻經濟枷鎖,也不用到處奔走,好好的寫作。電影裏的處處留白,「生」是痛苦,「死」,對蕭紅而言才是她另一個「黃金時代」的開端,正如她寫《呼蘭河傳》,目的只為回歸最原始的平淡,最簡單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