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偷書賊》

世界上的一切幾乎也原於人類對知識的渴求,女主角麗莎也不例外,同樣也是因為這股力量,能夠支持她在亂世中存活下來。

文字版的《偷書賊》在許多年前看過一次,由於電影的誕生,今天再到了圖書館看了新版,煥然一新!

與其說女主角「偷書」,倒不如說「借書」更為貼切,她只是借助文字的威力,向馬斯說出一個個故事,好死不如歹活,支撐這個不見天日的猶太人心靈上的慰藉,也為防空洞內各人提供了一線生機。

書本情節中最令我震憾的是小女孩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人們娛樂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玩意,松果、樹葉、石子及二手斷腳洋娃娃都能成為禮物,足見二戰期間物資匱乏。然而,主角追求的卻是心靈上的滿足,透過文字,可以對事物有所幻想,對故事抱有希望,同時也是對戰爭裏生還的人們作了一大鼓勵。另一大諷刺的,你永遠不能想像一個猶太人身上會存有希特拉《我的奮鬥》,最後他將書本塗了白油,希望麗莎能寫下自己的奮鬥日記,但同時間,馬斯也透過文字認識了希特拉,覺得他是個人才,就連死神也頗認同。

透過馬斯這個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我相信作者也是熱愛文字之人,曾幾何時連知道外界天氣也是一種奢侈,活著的一分一秒都怕連累別人,每日只能以文字和故事作伴,釋除心中的難受傷痛,這也是書中的高明之處。

死神與噬夢者角色相近,人在做,天在看,馬斯、露比及養父母等人的靈魂永遠純潔高貴,不會因為戰亂、貧乏而被受污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