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美總統辯論歷史 (下)


由於電視媒體的逐漸普及,上世紀五十年代甘乃迪的那次重要性辯論,彷彿對以後的總統選舉歷史寫下了重要性的一頁,公眾也開始期待候選人之間的辯論,及後使得要立法,媒體要被規管對每個候選人有公平的曝光率。

在二十世紀末段,幾乎每屆的總統候選人都視電視辯論為一次「大翻身」的好機會,尤其在選舉期間經常都有為數不少的政治抹黑或被人揭發不當之事,陣營幕僚則會以現場辯論作為反攻的好時機。當然,候選人也可以拒絕交鋒辯論,不過,這明顯就削弱了黨派的實力,大眾也會對候選人有負面的看法,例如在一九六四年,Lyndon Johnson就拒絕了辯論。

由於上世紀時代,美國總統人選關係到全世界的經濟及軍事等多項議題,其代表性甚為重要。在一九八八年,總統辯論索性由一個委員會去主辦,即為Commission on Presidential Debates (CPD),亦成了唯一的合法機構,以免再由電視媒體或中介公司去承辦。因此,我們在八、九十年代的總統大選可以看到很專業的主持、場地佈置、支持者橫額及細緻如支持者呼叫聲等,一切都由專人策劃,真正營造出那種大選前夕的氣氛。這種創舉直接影響日後亞洲地區選舉的發展,例如現今的台灣大選可以說得上是以美國大選的基調上發展出來。

時至今日,不難發現總統候選人多半也是一個出色的演說家,四年前奧巴馬可以說得上是一個典型人物,為了總統寶座,實然他在十年前已在各州份的大學裏進行了超過四百場的演講,場場爆滿,足以印證了政治家的魅力有時更甚於其背景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