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從「美麗大學」想到國民教育 (下)


說到最後,愛國並無不妥,縱然推行與大陸無異的國民教育實也無妨。

但大多人會問,何以要不斷利用遊行、示威及衝擊等舉動去對抗這種教育?精神意義何在?

許多「浸過鹹水」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的朋友也會問到如此這般的問題。起初我是感到難以理解,後來想深一層,又不難理解,除非是自小接受外國教育,否則只要接受過港、澳模式教育的朋友,大家也知道我們的父母或教師,甚少會解釋我們何以要「讀書」,學習的基礎原理到底是根據甚麼而成了我們必需具有的一種能力?實然,除了學習語言技能,建構邏輯思維的連繫性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與別不同」,這亦是人類精神文明可貴之處。

寫論文、做研究的目的亦然,要在不同的領域上寫出個人的獨立見地,一點一滴的建構成一個學習網進而推動社會的發展。以香港的教育體系為例,對於不能夠到外國學習或進入國際學校的一群,說得上是一種悲哀。學校素以Band15作為階級之分,由幼稚園至中學只為入讀名校,試問在這種制度下何以建構一種與別不同的想法?本來的學習也只為考試,還要額外學習一種馴服而欠缺獨立的精神主義,教出來的學生將變成甚麼模樣?「大鑊飯」精神下,個個也是倒模出來的,如果希望自己的子女亦然,恕無話可言。

引自德國戲劇家Bertolt Brecht所言:「在各種無知中,最差勁的是「政治無知」。他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他從不參與任何政治活動。他彷彿懵然不知,種種生活費用,如大豆價格、麵粉價格、租金、醫藥費等,全都與政治決定息息相關。他甚至對自己的政治無知引以為傲,挺起胸膛,高聲說自己討厭政治。這愚人並不知道,基於自己的政治冷感,社會出現了淫業、棄童、搶匪──更可悲的是出現了貪官污吏,他們對剝削社會的跨國企業阿諛奉承......因此,今天花盡九牛二虎推翻此等教育也不為過,只因簡單的一個政治決定即可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

並不希望那位正在入讀「美麗大學」的八歲女童,要到了色衰愛馳之日才明白個人的價值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