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甜中一點苦──非洲奴隸制之延伸

在歐洲各地,即使家中沒有過節的習慣,仍然會被滿眼的糖果店所吸引。以復活節為例,幾乎成了全球購買巧克力的旺季,在日漸歐化的生活下,巧克力魔力所向披靡的席捲港、澳及中國大陸等亞洲地區。

實然,不論大人或小孩,面對著美輪美奐的包裝和可口的味道,誰也抵擋不了這種誘惑。可是在購買一隻復活蛋或巧克力兔子之前,又有多少人想到這「甜中一點苦」的代價?

近日讀了一篇CNN新聞,內容主要提及到巧克力背後同樣隱藏著一個大型的血汗工場。同樣為小孩,非洲象牙海岸就有超過十萬名的兒童每日為巧克力苦苦辛勞,換來的卻是每天不足以裹腹的生活。這,令我想到數個世紀以來,帝國主義下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剝削,包括敗賣兒童等不文明之舉,似乎仍然是無日無之,從未間斷!

由於採摘可可的過程中需要在樹叢間清理大量的樹枝,大多的童奴身體都是滿佈傷痕,每天為人們採摘,卻從未嚐過一口巧克力,亦沒有上過一天學。即使巧克力產業早在二OO一年簽署了所謂的「哈金安格協議」(Harkin-Engel Protocol),可惜協議根本從未實行,且期限亦被拖延多次,看不到對非洲的孩童有任何保障。

文章中提醒消費者,最好以選購「有機」字眼的巧克力作為首選,因為暫時西非仍未有先進的種植技術,算是一點權宜之計吧!嘴饞一族在享受美味之時,也該對巧克力產業作出一點道德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