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也談港產電影 (四)

說到港產電影的致命傷,最重要的還是欠缺新晋有質素的電影人。事實上,由於近年來整個行業萎靡不振,票房差的時候可以在整個港澳地區收低於十萬的紀錄。可是,明星們的身價不菲,加上某些幕後人員的特殊技能均具有一定身價,自然逐漸的再吸引不了投資者,行業的新血也只會越來越少,造成惡性循環。

縱觀這二十多年來,每年能夠說得出的戲都是那批「老不死」導演的名字,然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就以今年金像獎的幾套入圍最佳電影作一例證(先表明本人並不同意他們小圈子的品味,作例而已),徐克的《龍門飛甲》根本令人毫無意欲入場觀看,只因拍了多年的武俠劇還是那幾道板斧,生厭非常,尤其對大多港澳地區觀眾而言,除了《倩女幽魂》、《東方不敗》及《黃飛鴻》系列取得成功外,近十多年來武俠劇早已死寂,原因是八十後年青一代根本無法投入武俠劇情節。不難理解,我們上一輩的觀眾還會稍為喜讀金庸、古龍或梁羽生等漫畫或文字書籍,如今一輩人對此毫不感興趣,那又如何投入?從另一角度,回顧上述所提及的成功例子,張國榮、王祖賢及林青霞在當年都是明星中的明星,就如當年如果沒有大卡士的襯托,只找來二、三線演員來演,相信也是失敗收場,又何來今天所謂的「經典」?難道我們對原著故事還陌生嗎?電視劇也老早拍了多遍,看的也是看俊男、美女及演技而已,確是難看到所謂編導們在劇本上的功力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