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也談港產電影 (一)

首先說明,絕對不是專業影評人,只是以戲迷身份志在塗鴉一番,不中聽的姑且不要往下看,正因「咸魚青菜,各有所愛」!

很多人說港產片已死,不容置疑的,香港電影很早年前已被荷里活電影攻克。然而,近來湧然的電影浪潮卻是逐步的由韓國、台灣、印度或內地的所取代,只因他們更能取悅年輕一代的觀眾群,就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片,香港電影人根本無法理解何以在香港一地能收得七千多萬票房,破了歷年的紀錄;因此如果仍在批評該片是差劣的人,根本只是在固步自封,只因票房如此大賣絕不是僥倖而已,至於其成功之處容後再談。

執筆之際,正值香港電影頒獎禮,在此也談談去年的一些電影。

今天的大贏家《桃姐》叫好叫座,大多人說文藝電影細膩之餘又帶溫情,不失笑位因而吸引觀眾,實然,許導演走的路線由很早期已看出是只能以「小眾」倫理劇情及文藝劇情見稱,不過也正是她的拿手好戲。從好的一面看,這類型電影容易入屋,生活鎖事為題感動人心,以商業電影角度「小品」製作成本低(如不起用出名演員),偶爾在海外拿得一個半個獎項,更能在港叫好一番;至於壞的方面,要老闆投資這類型電影實屬高風險,因此也只有劉德華願意自掏荷包,自己擔崗,否則以劉天王身價根本無法回本,預測最後也最多只能收二千多萬票房,相信也是超額,小眾還是小眾,未能眾焦於大眾,非商業片之原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