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從戲劇看歷史系列 (四)

國內的廣播電訊總局曾在早年前說過,四大名著及清朝劇不宜再拍,留意是「不宜」,不是「不能」;其原因主要是廣電局認為要對史實或名著進行「保育」,不忠於實情,歪曲了正史云云,落得個畫虎不成反類犬,有辱無榮的輿論。

當然,筆者絕對是反對內地這個說法,其一這是扼殺創意之始,其二那就更難令民眾了解歷史人物;而且,觀眾眼睛還是雪亮,誇張一點說如果將曹操、諸葛亮等人拍得像個嘍囉、無賴,劇集最終也會流產,沒有共鳴。因此,如果害怕輿論而要監管創作自由,那就是極為不智之舉。

香港劇集之所以同樣落得自然死亡的收場,全因也是編劇們的技窮。如前文所言,《紫禁驚雷》中除了將孝莊寫成神人外,更將康熙一度比下,變成了一個唯唯諾諾的皇帝。

說到康熙其人,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史上三大傑出君皇之一(另外二人為唐太宗李世民及漢武帝劉徹)。最為世人值得稱道的是,康熙在年少時期已顯出其決心和能幹一面,十五歲能聯合孝莊等人除鰲拜,二十歲決意削三藩,對付吳三桂,及後更任命前朝水師施琅攻克台灣;文治方面更不容多說,《康熙字典》、《數理精蘊》及《永曆年法》等,中原境內可謂四海昇平,一時無兩。

至於有說其兄裕親王福全密謀篡位,殺害孝莊一說完全是無稽之談,不知監製那裏來的豐富想像力,生成了這個劇集,相比國內「不知所謂」的清廷劇目,可觀的相信只有那些小生、花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