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小潭 = 少談

偶爾在新聞報章內看到一幅Google Earth鳥瞰圖,桃花依舊,人面全非,被恣意切割了一部份弧形的山頭,原來正是大家熟悉的小潭山。

猶記得,數年前的小潭山,未曾走到「蛇尾」之際,就已聽到嘈隆隆的打樁聲。再早前的立法會選舉期間,其中政黨之一的繁榮促進會曾指責當時的另一候選人關偉霖妄顧社會責任及公眾利益,違犯《都市建築總章程》的規定,組織一眾業主抗議及開記招,但仍無法扭轉今天的現實,繼續的開發。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故事。

二戰初期,一個猶太人被德軍驅捕,沒人理會,只有神父們為之求情,其他人都不以為然。當戰事擴大,被捕的人越多,神父又再出面求情,可是,即使神父們被判獲罪,那群人仍然不以為然;最後,那群人被捕了,他們才後悔當日沒有站出來為其他人說話,因為在場的人也是保持著緘默不語。

在過度開發的社會裏,金錢為上,一切的環境問題都變得次要,因為大部份人的家園都不在開發區附近,所謂的「屏風效應」,只是富貴人家之事,緘默似乎成了一個風氣。小潭山的遭遇也只是冰山一角,沒啥特別,陸陸續續的相信會有更多的地方被開發。這就正如某些來自內地的朋友,明明眼見內地發生許多不平事,都會強調這只是小問題,政府既然有錢賠償,即使喪失家園也是等閒,因為與我無關!

今天,法、律、令、例對土地、保育或批地等沒有明確的定義,小潭山的問題,還是少談為妙才是上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