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網絡上一張又一張的澳門舊照,思情彷彷彿彿,這種感覺猶如跨進時光隧道,令人回溯到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初的澳門情懷。
那時的街道大多只有單車及三輪車,汽車可謂少之又少,因此,自然的成了許多孩童的遊樂場。從早到晚,做各式買賣營生的人,都會按時按刻地出現在特定的位置,悠哉自在的享受這簡樸的生活。
一幅攝於一九六八年的照片,相片中的銅馬像、馬路及木棉樹對我們而言甚為陌生,那時的葡京賭場還未落成,街道沒有人和車,澄明、俐落非常。另一張照片則是補漏師傅在補水桶時的情境,聽老一輩的人說,五十年代澳門仍然流行補漏鐵鑊、銅製用具及水桶等,漢子的擔子停到哪裏,都會吸引一圈小孩圍觀。漢子「呼哧呼哧」的拿起風箱,利用那燒得通紅的鐵,再將鐵溶抿到破漏罐的洞口上,由於沒有甚麼娛樂活動,小孩們經常都被這些街頭工藝所吸引。至於最有趣的照片,莫如上海理髮師傅為小孩剪髮的模樣,牆上懸掛一面鏡子、白布,旁邊還吊一條長牛皮,這也是小孩子最怕的地方,照片中的孩子正在皺眉,滿滿的眼淚忍在眼眶裏,只見理髮師用剪刀、推子不斷的剪呀剪,孩子連頭頸都僵直起來,肩胛半聳,對小孩而言確是極不愉快的經驗。
今天我們身處的時空,不知在過去是怎麼的一個模樣,今夕到底是何夕?也許,只知此刻夕陽染紅了天際,窗外充斥著火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