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派錢何以引發通脹?


一般人對「通脹」的概念大多有所局限,只要純粹的感到「百物騰貴」就是通脹的解釋,見怪不怪。

《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中清晰地演繹了經濟學對生活的影響,許多的事物也非偶然,只有某些獨有設計、做法或反應才能對社會有所裨益。然而,驚訝的是,許多港、澳學者原來對經濟學可謂一無所知,獨特之見比 Freakonomics的解讀更為有趣!

近日港府發表新一份的財政預算,隨即引來民憤不絕。當中的主因除了港府對財富的倒行逆施外,吊跪的更是司長的古怪經濟學,尤其是經常掛在口邊的派錢引來了通脹。簡單不過的理論,以香港1.7萬多億元GDP計算,究竟240億元對通脹會帶來多少影響?司長擔心的是市民收到錢後就會瘋狂消費,結果將所有物價推高。那要請問澳門市民,每當收到政府發放的數千元後,有沒有馬上將之購買生活用品,而導致柴米油鹽價格升高?至於奢侈品,難道又因為每人得到數千元後,車輛、IPhone或LV手袋等引發突然的價格飆升?那麼,港府發放的19億綜援和生果金雙糧?為什麼要減免99億差餉?減了差餉,受惠的有樓人士可支配收入增加,不是又增加消費嗎?現時全球通脹的主因是甚麼?如此問題,相信司長也不能解答。

可笑的是,澳門大學的某學者也是反對澳門政府派錢,與香港司長有著同樣的「經濟概念」說派錢引發通脹等。看著這班尸位素餐的學者在香港經濟日報裏發表如此言論,著實令人擔憂新一代的前景,更遑論學子能有獨立的邏輯思維。

可幸的,該學者未能晋身上屆立法會議員行列,否則將有更多貽笑的言論出現。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224/23/mv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