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聖誕夜隨想

不知打從何時開始,「聖誕」在港、澳地區逐漸成了一個重要節日。

也不知為何,聖誕亦逐漸的演變成了一個重要的「消費」節日。每個人都在排隊吃自助餐、到賭場一碰手氣、買名牌或逛一式一樣的商場。市面上一片歌舞昇平,平安夜、聖誕日及除夕個個也湧到街上,擠擠擁擁的看燈飾,聽二流歌手唱歌,寫下不會實現的願望給假的聖誕老人......似乎甚麼都在改變。

猶記得小時候的聖誕,大家都喜歡到學校大堂裏唱歌;幫忙與同學搭建馬槽,親手佈置聖誕裝飾,讓天花板有雪花吊下;參加難得一聚的朋友派對,關掉燈拿蠟燭拍照,交換無聊之極的禮物。儘管沒有宗教信仰,我仍喜歡聽到街上唱聖詩報佳音的人,欣賞子夜彌撒的莊嚴。

天變、地變、心境亦然。那些日子似乎離得很遠了。當下這城市只剩下消費,人們外表變得華麗,但內心空洞卻又不自覺。巨型商場與蚊型毫宅一個個的貯立著,小城實是轉變得太快。資本主義倡導,金錢交易似乎成了社會的唯一核心價值,到底不同的節日對我們來說又有甚麼特別意義?還是一個巧立名目的藉口,讓我們有藉口放假,或給政府繼續粉飾太平?

鄰埠的人均GDP收入中位數為二萬美元,每年亦聞得露宿者凍死街頭的消息,如此富裕的社會,聽起來何其悲慟!相比於澳門,雖然沒有聽到此等不幸,那麼是不是就代表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