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褒貶定生死

朋友不知哪裏來的勁,突然說想執筆寫稿來。在一番詳談下,卻又馬上的打了「退堂鼓」,事緣她著實當不了一個長而久之的「傻子」,因為時間值與金錢不成正比,加上,更難受的是未必得到掌聲或共鳴,所以,此事最後也被擱置!

撰稿、寫文的人,雖說不上是甚麼的大成就,亦沒甚麼了不起,憑的就是一股熱誠與堅持。文苑寂寞,靠的就是外間人的一些鼓勵話語,這猶如一陣解凍春風,為行內帶來一股生命力。因此,寫作的人都多希望聽到一點反應,不管是批評或讚賞,好歹也有一句,難堪的就是那種不屑的態度。

其實,這也不難怪朋友對此行業滿有熱誠,因為大多數人也不理解港、澳普羅市民對待文字的態度為何。香港比澳門發展文化產業為早,然而在香港也未能形成一股強大風氣,小澳門嘛,多年來都尚未成流,甚至未被認同。生活圈子窄、體驗不豐及學殖淺薄,都是澳門文學界的通病。

知不足後知榮辱,雖說心靈並非脆弱不堪,在改進文字功力之餘,偶爾也希望得到一些鼓勵說話。白先勇在憶述當年剛入台大外文系時,老師要求學生寫一篇小說,他起勁地寫,一氣交上三篇,可是文稿發下來,看不到一句評語,他猜老師一定是不賞識,頓時令他的作家夢醒了一半,猶幸他心不死,小說《死刑》最後也能登上《文學雜誌》之上,成了他第一次的正式發表小說。

一褒一貶,天壤之別,寂寥文苑,對執筆者而言,需要的不是掌聲,而是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