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戲改 (上)

稱粵劇為「夕陽藝術」,雖然這話有傷行內人或愛好者的感情,但是怎樣的黯然也逆轉不了這個現實。整個戲曲藝術其實一直也是陷入不景氣中,不獨粵劇然!

偶爾經過永樂戲院,看到一星期尚有一至兩天的粵劇演出,心感欣慰之餘也感無奈。時移勢逆,即使在廣州,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有好一陣子沒有粵劇演出,因為不演出還可以靠國家補助來過活,只要一敲鑼鼓,又得花錢製作佈景道具服裝等等,在賣座無保證之下,更會虧本;令人不得不承認的,粵劇的黃金時期已過,行內老叔父只能在記憶中懷緬昔日戲棚夜夜笙歌、弦管不斷的鼎盛狀況,彷彿今天的伶人也黯淡無光。

粵劇藝術發展至今,雖未被潮流完全地淹沒,但也是奄奄一息。自有電視的普及,這頭「聲色巨獸」已侵害得戲曲遍體鱗傷,難以招架。影視藝術以至今天互聯網的發展為觀眾帶來了多元化及多重的視聽效果,即使怎樣的再努力,梨園的風光確實不再。

對粵劇的認識始於童年,母親不斷的收聽香港電台第五台的粵曲,起初也不以為意,當年紀漸長,慢慢的留意到歌詞中所提及的內容,當中更不乏大量的歷史故事及成語經故等資料,自然的啟發到個人對曲目及詞藻的研究,雖未至愛不釋手,但也曾一度的投入。

世事沒有不變的形態,「戲改」似乎是目前唯一的出路,作為觀眾,對戲曲藝術的期望是甚麼?又或是等待梨園的新產物?下期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