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偷來的歲月


《歲月神偷》在第六十屆柏林影展上拿了「新世代」最佳影片水晶熊獎,再一次奠定了港產片在影壇的地位,令中外人士動容,不枉一眾電影人多年的努力。

《歲月神偷》對港人來說不單止是一個簡單的家庭故事,在今天看來更有另一種深層意義。羅啟銳眼中六十年代的香港是生活困苦的,但即使怎樣的艱難,香港人都會咬緊牙關,毫無怨言的熬過去,因為大家仍會覺得有向上流動的機會,仍對明天抱有希望。可是近年來政治不明,大家積聚了不少怨氣,前景好像被霧濃罩著,毫無吋進;今天,雖然科技進步不少,但明顯地社會卻倒退下來,那就證明了單是經濟發展並不足夠,我們需要的是要一個政治、民智及公民意識同樣進步的社會,而問題是,現在的政制發展能否相應配合化解這些內部矛盾?實是值得商榷!

回歸十年,眼見的是香港人的精神不斷被消蝕,在殖民時代,過去不少人憑一己之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大家有著均等的發展機會,戲中也正是描繪著那個時代人們的心態。多年來,不少港產片被人認為失去了靈魂和價值,就也好像代表了香港人精神和文化的淪陷,就如《歲》片為例,蒙塵十年但仍找不到電影商肯投資開拍,最後卻落得由香港電影發展基金撥款,才能令這齣電影得見天日;因此今次的得獎,最後也好像淪為一種政府工具,令這份藝術情懷添了一份俗氣!

《歲月神偷》這齣戲的劇目在這年頭顯得別具意義,一方面感慨歲月流逝外,也喚起了大家對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懷緬,從中國人「偷得浮生」的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一種偷來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