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敬畏悲劇

不知是否寫作人士都有類似感受,不論身邊事物孰喜孰悲都會有所感觸,因此良朋好友誠邀看悲劇片麼,也答曰不要預我的份兒,煞是沒趣!

戲如人生,從看悲劇到不看悲劇,或許是人成長到某個階段的必然吧!這並不是麻木了、冷漠了,恰恰相反,對人間不幸,反而是感受深刻,正因如此,才怕看悲劇。有時真的佩服影圈中的編劇老手,可以將人性描繪得如此細緻,劇場感知性強烈非常,讓我等這類觀眾如遇上催淚彈般,除了在院內泫然流涕外,看罷出來後更感胸中塊壘未除,壓抑感盤踞不去,鬱鬱悶悶似的,因此,漸漸地對悲劇或災難劇都起了敬畏之心,不敢如中學生般妄然跑進戲院裏。

說到底,我們每天看到的社會悲劇、命運悲劇,彷彿遠在天邊,卻又近在眼前。各種天災人禍的訊息,源源的在電視、電腦熒屏或報章中呈現;至於個人呢?富與窮、創業與守業的、未婚與已婚的、在職與退休的、在學與畢業的人,統統都有各自的煩惱有待清理;社會越發達,煩惱的樣式越精細,人們原已沉重的胸膛,已承受不了更多的神傷。

人生大笑能幾回,有時也不難理解「無厘頭」的電影深受歡迎,嘻哈數十分鐘,心情暢快,上床後一覺好夢到天明。這也是為甚麼連一些幹著嚴肅藝術工作者對電影也無所求,不會苛求笑的質量,只求笑得出聲,好把自身壓力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