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顧曼璐的痛


每次重溫張愛玲的作品,都會感到一絲絲的悲涼,這無不與作者極度敏感,極度細緻的性情及獨有的悲劇意識有關。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我想曼璐還是會選取同一樣的路,生於那個年代的人命途也是不由自主;人之初、性本善,在少女初期踏入社會前她還是純潔,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已徹底的令她崩潰,精神委靡得令她一厥不振。純粹出於個人的情感,顧曼楨並非是片中最大的苦主,因為曼璐似乎比她所受的痛還要多,如花似玉的人委身於鄙俗不堪的祝鴻才還要不斷的受到虐待苛責,曼楨之苦雖來得無辜,相對也令曼璐受到一生的良心責備,在悔咎中被寂寞慢慢地吞噬而死。

人的一生雖然活於同一天空下,但是大家總是在錯誤的時空裏穿梭,如果世鈞能守著諾言等待曼楨,如果叔惠能對翠芝坦白,如果世鈞沒有和翠芝成婚,如果、如果.....太多的「如果」,沒有了這些「如果」那就難以構成這個故事。回到現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希冀著有更多的「如果」。路,是由曼璐所選,可是如果再有一次機會,相信她不會向世鈞說謊,也猜不到這個謊話造成了日後曼楨與世鈞一生的痛。就如曼楨與世鈞最後的一段話:「世鈞,我們回不去了。今天從這裡走出去,卻是永別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樣」。

曼璐與曼楨也是用心過活之人,被人所計算,被男人的辜負,愛情的抽離,使她倆憔悴,但卻造就了張愛玲這部小說的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