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我的前半生》── 溥儀 (上)


這夜,又重讀了一次溥儀的自傳。

六十一年的生命,經歷過這麼多的翻天覆地變化,對溥儀而言,相信也不知是不是自己期許。然而肯定的是,他是個悲劇人物,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卻又在半點知覺下,當了偽滿洲國皇帝,使得他成了日後的戰犯,為人生蒙上污點。

滿清王朝曾顯赫一時,可惜二百多年後即公元一九一二年正式劃上句號,走向共和。電影《讓子彈飛》在國內熱播,當中一幕正是起用了「武昌起義」中的鐵血十八星旗,不期然的令我想到這場起義乃直接導致清朝敗亡的重要戰役。實然,武昌起義在一九一一年爆發,短短一年內迅即席捲全國,各省市前仆後繼的宣佈脫離清室,這局面正是由控制著新軍勁旅的袁世凱把持,逼令只有六歲的溥儀讓位,而所謂的一姓尊榮,也從此結束了。

儘管溥儀無皇帝之實,但在紫禁城內也是過著帝皇的生活,有著皇帝的尊號,這也為他種下禍根,解釋到何以日後他十分願意當上偽滿洲國的傀儡,背上這千古罪名。

溥儀在其自傳中有一段話很值得深思,他說:「『人』,這是我在開蒙讀本《三字經》上認識的第一個字,可是在我前半生中一直沒有懂得它。有了共產黨人,有了改造罪犯的政策,我今天才明白這個莊嚴字眼的含義,才做了真正的人。」

其實,如果他能離開紫禁城的奢靡,老老實實的當個公民,不作皇帝大夢,相信他已成為一個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