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傳媒的道德標準

多年前已發現,一份港報的重量比早餐更重,港報所提供的資訊可謂鋪天蓋地,早已遠勝於雜誌,至少在出版的頻率、篇幅的上佔優。

資本主義倡導下,港報的競爭早已是頭破血流之局。見怪不怪,傳媒的道德早已盪然無存,更沒有不屑去報道之事,大伙兒只會「爭崩頭」的渲染一些花邊新聞作為頭版的生存價值。

偽善的社會,經常喜歡以「道德」尺度去量度一個人的價值,儘管那人做了許多對社會有益之事。或者礙於權勢,未必敢如實報道,又或採取另類手法處理。執筆者在口誅筆伐之際,不見得他們是謙謙君子,只不過他們不是公眾人物,能逃一劫罷!

荒誕的社會或傳媒,即使怎樣的把道德珈瑣套在社會人物身上,卻又是一個晦淫晦盜的倡導者,眼見一叠叠的風月版刊物,鋪陳出新,用字何其露骨,年青人看到頭版是如何的嚴厲批判社會人士,另一邊廂則看到不論手機、電腦、食品或無關痛癢的產品,都會以性感的女郎作為招徠,這就是資本主義下的習以為常,更遑論風月版的遺害。

不少人奇怪年輕人何以視援交為一份工作,而缺乏道德價值;相對地,一班股民終日聚眾於銀行、股票行外,祈求一夜暴富;其實兩者並沒有大分別,同樣的是不肯腳踏實地的幹活,「搵快錢」的風氣盛行;可是,既笑貧、亦笑娼,正是港、澳社會的寫照。

某傳媒認為,因為有這樣的讀者才有這類刊物應運而生,有蛋先或有雞先的問題,儘管沒有孰是孰非,但執筆者也諳此中之道,無需多說,悲哀的社會將會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