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蒜熱

內地近日掀起了一股炒賣「蒜頭」的風潮,緣起是因為不少人認為可以消毒及抗流感,短短一陣子已有人賺了數十萬或過百萬之多,實是誇張。

「蒜熱」這股熱風其實早在去年已在蘊釀,由於不斷的有人造謠指蒜頭能夠殺菌及預防新型H1N1流感,因而令需求量大增,三、四毛錢一斤的價格逐漸飆升十倍,不少的經銷商更囤積居奇,希望能賺上千萬,可謂「炒賣蒜頭比炒股票還要好」。

理論上,不少農民應該清楚「蒜」乃性質溫燥之物,多吃只會上火及惹上喉痛;而且,在發燒期間食用更是火上加油,令病情更為惡化,又何來消毒抗病之說?如果單是用板藍根或大蒜此等簡單食材可以解決問題,那麼世衛就不用每天傷盡腦筋研製藥物。再者,不出半年時間由於大蒜供過於求,價格即如過山車般突然回落,馬上造成不少供應商或零售商血本無歸,損失的最終也是農民。自由市場,政府雖無義務插手干預定價機制,但卻有責任用盡一切媒體渠道告知事實真相,無知的農民一窩蜂地收購,若然日後不幸破產,政府也是責無旁貸。如果有幕後莊家炒作,政府更應出手打擊,確保市場平衡及穩定。

一六三六年的荷蘭鬱金香狂熱已是莫大教訓,現今世代即如珍饈黑松露此等如鑽石天價的食材,說穿也只是植物一株,全都是由人去吹捧出來。幸而,港、澳二地並沒有因為蒜的價格而被受影響,這也是我們清楚了解真相的理性之處。